坦然面对天生缺陷 无畏无惧融入社会 前卫母创前途 智障女终智强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陈敏婷)50年前,黄太诞下中度智障女儿佩华。那年代思想相对封闭,视弱智者为忌讳,她曾被路人指点「前生做坏事才有此恶果」,但黄太未有理会,继续落力照顾女儿,让她学懂自理,煮饭与做家务均游刃有余。黄太又与老师及校长等共同创立自助组织,于30多年前争取当时的港英政府成立庇护工场,站在最前线为被社会误解的这群人争取应有福利,「多谢有个黄佩华,否则我不会认识这麽多。」

洗碗、打扫、煮饭等家务,无一难到佩华,全靠黄太自幼开始训练。早于4岁,黄太就将做家务当成玩玩具一样训练佩华-将纸团铺满地让佩华用小扫把打扫。还有洗胶碟、一起入厨房洗洗切切等,逐步逐步让佩华学煮餸。黄太笑言,佩华现时煮的鱼香茄子比自己煮的还要好吃。

佩华生于1965年,是黄太的幼女,另有分别年长10年和4年的哥哥与姐姐。那年代缺乏协助智障者的服务,黄太为佩华报读幼稚园,但无一间愿意接收,她就知道自己必须让佩华学懂自理,「怕她什麽都不懂,将来怎办。」

只为女儿将来自立

黄太是车衣女工,4岁时经历抗日战争,举家从广州逃难来港,没机会接受教育,懂读字但不懂写字。32岁时诞下佩华,幸得丈夫接纳,没人告诉她该如何教导智障女儿,全凭思考着「女儿将来该如何生存」的方向而行。

后来,佩华入读特殊学校,黄太主动要求老师在手册上记下每天教学内容,以便她再教导佩华,「例如我知道她今天认识了『菜』,我就带她到街市看。」

事实上,黄太的举动于那年代实在创新。那时思想相对封闭、缺乏对弱智人士的正确认知,家长生了弱智孩子,宁愿收藏起来,惟黄太经常带佩华外出「认识世界」。曾有路人指点她「前生做坏事才会生白痴仔」,黄太一概不予反应,也未有感到不快,「有什麽要怕?」

代表港队获獎无数

在此教育方式下,佩华在智障人士圈内属活跃分子,艺术、话剧、运动都是强项,并大量获獎,更曾就短跑与立定跳远项目代表香港智障人士到外国参赛。黄太笑言,她为佩华取洋名May,「方便她在外国介绍自己。」
由于特殊学校学生限于未成年者,黄太认为学生毕业后若无衔接,只会一直退步,提出要成立庇护工场;她又与学校老师、校长及其他部分家长,共同成立「创新家长联会」,争取智障人士应有福利。成功争取成立庇护工场后,他们再提出中度智障特殊学校应设驻校社工(当时只有轻度特殊学校设驻校社工),黄太以家长代表身份上台,面向满座礼堂演讲,包括时任港英政府官员,「好惊,脚都震。」

犹如智障人士家长圈内的「女侠」,黄太反指「多谢有个黄佩华」,否则自己不会走出来,认识这麽多的人和事;她又感谢本身是制面师傅的丈夫,以及一对子女的支持,「我始终是幸运的。」

为妈妈下厨度节日

丈夫于十多年前逝世,那时佩华十分哀伤却不懂表达,体重大跌,黄太带佩华行山与打乒乓波,令她渐放下忧伤;黄太又想到自己年纪渐大,遂安排佩华轮候宿舍,终于2011年入住。目前母女每周见面两天半,佩华每晚都会主动致电母亲表达想念,又谓「我想听你把声」,令黄太甜在心头。

今天母亲节,二人一起过,就如平日般把臂游商场,晚上佩华为妈妈下厨。彼此都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