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阅读依旧很流行

台湾诚品书店推行“24小时不打烊”制度。(资料图片)

许多大城市上下班的地铁上,满车厢“低头族”点开手中的电子设备,快速翻阅各类社交媒体上的长短文字,或者读读网络小说,这是当下人们的阅读常态,也是学者们口中的碎片化“浅阅读”。一个人去图书馆里泡一下午?和好友去书店里逛上半天?在公园里捧本书啃个酣畅淋漓?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深阅读”,已经越来越少见。

不过令人讶异的是,在台湾,“深阅读”依旧很流行。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台湾民众对图书馆、书店依旧热情不减,借阅、购买的图书种类也包罗万象,尤其简体图书越来越受欢迎,显示出强大的阅读力。

爱进图书馆

台湾图书馆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台湾民众在公立图书馆的借阅人次、借书册数、进馆人数都较2017年增加。台湾人口总计约2300万人,2018年全台却有9198万人次走入各县市公共图书馆,借阅达2167万人次,并有高达7791万册的图书被借阅。虽身处网络时代,台湾民众对进图书馆依旧热情不减。

被借阅的热门图书不再局限武侠类,旅游及史地类图书首次挤进年度排行榜。借阅册数最高的是语言文学类书籍,共3880万册,占年度总借阅量的49.95%。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有6部作品入榜,成为语言文学类年度最有魅力作家。在武侠小说领域,金庸9部作品上榜,仍“称霸武林”。35岁至44岁的青壮年是阅读主力军,他们的借阅册数达2027万册,占年度总借阅量的26.02%。

人气不减的图书馆,是台湾浓郁阅读风气的一个缩影。走在台湾大街小巷,钻进书店、便利店、公园、地铁列车里,随处可见在看书读报的民众。幼儿看绘本,青年看畅销书,白发长者看历史书,各得其所,共沐书香。

街边拐角处,总有几家书店给你惊喜。门脸虽小,内里装饰却很别致,经营主题也很有趣,有专卖侦探悬疑小说题材的“侦探书屋”,“恐怖风格”吸引来一批忠实粉丝;有古典音乐书籍专卖店,翻一遍《大作曲家的爱情与婚姻》,犹如走进音乐家内心来场探秘……阅读,成为台湾民众涵养精神世界的常态活动。

载体不设限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台湾电子书的借阅人数成长十分显著,达30.83%,电子书阅读人数持续上升至174万人次,较2017年增加逾41万人次,显示出电子阅读的趋势不容小觑。

台湾文化人郝明义曾写过一本叫《越读者》的书。“越读”即“超越界限的阅读”,其中指的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书籍这一载体,他认为在数字时代,不能刻板留恋纸质书,“没有越界,不成阅读,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而这也恰是台湾社会的主流观点。

早在2014年,台湾文化部门曾携手数码联盟发起“新阅读运动”,号召民众以多元化方式接触书籍,新阅读不限于纸本阅读,而是提倡“深度阅读”。如今民众阅读习惯逐渐改变,图书馆也制定因应策略。比如新北市立图书馆已经馆藏16万册电子书,今年还将推行电子书列为工作重点。

台湾阅读节、台北国际书展等大型活动,也为推广阅读文化献力不少。各地图书馆、出版社、书店、学校、民间团体带来琳琅满目的读书会、新书发表会、作者见面会等活动,民众从中获趣良多。

至于村落中的偏乡老街,则散落着3000多个“漂书点”,“漂”出500多万册图书。台湾漂书协会表示,他们还在持续与台交通主管部门、邮局、观光景点等合作,希望在火车、地铁上设立更多站点,促进书的流动,让更多人“悦读”。

流行简体书

台北的重庆南路一段,是全台最著名的书店一条街,最繁盛时这里曾经有上百家书店,也是台湾阅读风气浓郁的见证。但是由于互联网冲击、店面租金上涨等因素,这条书街近年来慢慢走向衰落,而大陆出版的简体书在这里却“买气常旺”。很多读者表示,简体书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

看好简体书的台湾市场,从2008年开始,位于重庆南路的天龙书局开始转型专售大陆简体字书籍。自从做简体书以来,天龙书局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大有盈利,店面不断扩张。这期间,天龙书局引进了大陆简体图书近2000批次,共计600多万册。老板沈荣裕说,如今天龙书局每周新书到货上百箱,每天都有新书上架,就是要让读者不觉得“吃剩菜”。有些忠实顾客,甚至在店里消费累计逾百万元新台币。

沈荣裕认为,目前大陆简体中文图书在开本、封面设计、纸张挑选、文章品质、出版选题等方面都有十足进步,出版数量和速度也不是台湾可比拟。他表示,随着两岸往来日渐频繁,相信台湾读者接触简体图书的频率将持续增长。

台湾有名的诚品书店近年也以“阅读不设限”为主题,正式设立简体书区,销售社科、文学、艺术等各类简体图书。作家黄锦树甚至表示,简体字书非看不可。“台湾中文系的教科书、参考书几乎都由大陆进口,因为现在中文领域最好的学术研究都在大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02日第04版 记者 汪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