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习近平南亚行夯实“周边命运共同体”

1125093788_15708228729331n.jpg

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奈会见印度总理莫迪。这是习近平在莫迪陪同下参观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图源:新华社)

“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10月11日至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同印度总理莫迪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和对尼泊尔国事访问后,这一金句被许多外媒广泛转引。

回顾习近平主席的南亚之行,从印度洋边的金奈论道,到雪山脚下签订的20份合作文件;从增进中印战略互信,到深化中尼传统友好。短短三天两夜的时间,习近平主席的访问为南亚睦邻友好搭建了新平台,为区域务实合作开辟了新前景,也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周边的实践写下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作为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始终把周边国家作为外交的优先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高度谋划推进周边工作,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一是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周边局势打开了新局面。习近平主席亲自践行中国同周边国家“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的承诺,出访足迹遍布周边20余国。开启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同朝鲜最高领导人一年内多次会面,对周边数国进行“点穴式”访问,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务实高效。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中日关系全面回暖,“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提质增效,相互信任明显增强。

二是以亲诚惠容为指导,周边外交呈现了新气象。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结出了累累硕果——推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提出“中日韩+X”倡议,为三国合作注入新动力;发起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打造新型次区域合作,开创了令人瞩目的“澜湄模式”;引导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地区机制健康发展……中国的政策和倡议也得到越来越多周边国家的理解、支持和认同。

三是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周边合作取得了新进展。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相关国家战略对接,引领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等机制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战略对接引领、互联互通驱动、产能合作支撑的基本布局。一批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周边陆续落地。2018年,中国同周边28国进出口贸易额逾1528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5%,超过中国同美、欧贸易额的总和。“一带一路”对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周边形势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是应对国际不确定性的战略依托。我们要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将周边置于对外交往的首要地位,继续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信互助,把大家共同的家园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刘世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