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国五年规划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

90b7e7296fad4f1d803fc86b4ba9338f.jpg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8月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为期两周,有关意见建议将汇总整理后提供给中央决策参考。作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不仅有助于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也是中国式民主的生动体现。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自1953年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制定实施五年规划。“一五”计划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十三五”规划收官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规划既体现了国家目标,又确保了宏观政策的延续性,对推动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制度优势和发展经验。而在编制五年规划中,听取各方建议,将人民当家作主贯穿各环节,是党和国家决策的一项优良传统。

与西方代议制民主不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五年规划编制形成过程,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般来讲,编制五年规划主要包括:上一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前期调研、形成基本思路、起草中央关于新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中央建议、起草纲要草案、公众建言献策、衔接论证、广泛征求内外部意见、审批与发布纲要等一系列流程。这一过程生动呈现出“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制度特点,将国家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充分融合起来。

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为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在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与会企业家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通过公共决策民主化,可以让不同的群体参与到规划中来,最大程度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形成民意“最大公约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五年规划编制过程中展现的中国式民主,既避免了西方式民主的极化、低效等问题,又在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齐心协力编制高质量“十四五”规划,定将引领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在风雨中行稳致远。(海外网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