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亚州时报报道8月28日电:暑期进入尾声,青藏高原上的蓝宝石青海湖仍有不少游客。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湖泊,约4630平方千米,近日,马来西亚亚州时报记者跟随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来到这里了解生态保护现状。
行走在青海湖景区,海拔3196米的标示牌吸引游客打卡,这里仅有少量的旅拍摊位,经幡和白塔,成为最美的装饰背景,据说藏民将青海湖称为圣湖。
“既然是圣湖,我们就要保护好她。”青海湖黑马河保护站负责人李鑫向记者介绍,青藏高原的土地非常脆弱,一只脚踩下去草皮第二天可以修复,但车轮碾过去可能要三年时间恢复。因此,在发展旅游之前必须考虑生态保护。
黑马河保护站始建于2003年,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先建立的保护站,青海湖正在创建国家公园,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区,保护站所在地因其生态多样性,目前承担著“暸望塔”收集器”的作用。
李鑫介绍,保护站会观察游客的行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动植物的迁移等,收集一线数据交给专家进行数据治理,包括抽取、清洗、认知,最后形成数据资产。大数据,听著很高端,但收集还非常原始。巡护员除了收集还承担科教角色,因此站内也有本地藏族巡护员,他们发挥著桥梁作用,让藏族居民更能参与生态旅游的收益。
李鑫对各项数据信手拈来,他认为自己在做的事情并不仅仅为了青海,而是整个国家的气候和全球的气候。
“青藏高原就像个大冰箱,干燥寒冷保证整个中国各地气候舒服。“李鑫形容,青藏高原温度上升一度,国际上都非常敏感,这可是世界第三极。